废话少说,我们先来看一段原文,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丈夫八岁,肾气实,发长齿更;二八,肾气盛,天癸至,精气溢泻,阴阳合,故能有子;……八八天癸竭,精少,肾脏衰,形体皆极,则齿发去。肾者主水,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,故五脏盛乃能泻;今五脏皆衰,筋骨解堕,天癸尽矣……故无子耳。”
这段描述实际上大致概括了男性的生理变化规律,我们只截取其中有关生殖的内容。
有人立马举手发言:“乘法我会算,古人大大说明白了,所以男性能生孩子的年龄就是16岁到64岁!”
但其实不然。
首先,“男子以八为度”,本就是古人的一个大致算法,显然有一定程度的上下误差,所以我们生活中也能见到七旬老者老来得子的新闻。其次,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,能否生子主要是与一个叫“天癸”的东西直接相关。“天癸”来了,就能有子;“天癸竭”,就“无子耳”,比送子观音牛多了。
在原文中,聪明的黄帝老人家听到这里以后,立马就反问岐伯,那既然这样,有些得道的养生高人,能活到一百多岁,他们的脏气到“八八”的时候肯定还有盈余,那这种得道之人是不是就能将“天癸”维持到老呢?岐伯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:“夫道者,能老而全形,身年虽寿,能生子也。”
看到这,相信大家都有一种“听君一席话,胜听一席话”的无语感。
搞了半天,你黄帝老爷子整本《内经》还是没讲明白究竟几岁以后才不能生孩子呗?“道者”是怎么个者呢?我大冬天还能跳河冬泳能算得道了吗?
但事实上,由于人体质差异极大,在现实生活中,确实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生育能力界限。不过古人提出的“八八”为度确实具有参考意义,绝大多数男性的生殖能力,都是在64岁上下8岁的区间走向衰退的。
要想尽可能地保留生育能力,除了肾精充足以外,还需要让五脏都有充足的精气。我们虽然做不到岐伯在《上古天真论》中所说的“上古圣人”的地步,但是可以按照该篇原文的描述,概括出以下要点:
1
饮食有节:规律、适当饮食,不偏嗜辛辣油腻,也不偏嗜过度清淡。
2
起居有常:作息规律,形成固定生活习惯。
3
不妄作劳:劳逸适度,休息时间和活动时间都要有保证。
4
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:注意自我防护,避免过度寒热、燥湿带来的外感性疾病。
5
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:放松心情,豁达开朗,如果产生了激烈的情绪,要及时疏导、恢复平静。
实际上,关于最后一点,《黄帝内经》中专门用了大篇幅来描述其重要性,只是后世学者往往只看到了关于身体的“修身”,却忽略了原书中关于“养性”对健康的重要性。
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,以后有机会将继续与大家分享关于这部分的内容~